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二:卢长春 网络多媒体新闻编辑

发布时间:2022-05-04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卢长春,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新闻传播,发表相关研究论文十余篇。2018年7月,论文《数据新闻实践国际前沿动态》获得日照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1年3月,课程《新闻编辑》获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1年9月,获“新葡萄8883官网AMG优秀教师”称号。 

课程名称

新闻编辑

课程学时

54

3

适用专业

新闻学

“课程思政”案例名称

网络多媒体新闻编辑

课程类别

□公共课 □专业基础课 R专业课

课程简介

150-200字)

作为新闻学核心专业课程,《新闻编辑》立足当下融合新闻编辑实践,课程核心理论业界最新案例相结合,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新闻编辑新动态,掌握现代编辑新技术,帮助学生提高新闻传播素养、文字表达水平以及融合传播实践能力

课程内容包括理论模块和业务模块、实训模块三大部分。本课程通过实施“任务驱动、讲练结合、实训提升”的教学模式,按照“强化课程思政、夯实理论基础、提升编辑技能”的授课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按照理论讲解+案例分析+课堂互动+平台实训”的具体步骤进行实施讲授

案例所属的章节、教学内容及思想政治元素

所属章节

第九章(第三节)

所属教学内容

多媒体新闻编辑与互动管理

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

1. 立足经典案例的选择,挖掘“党性原则”思政元素。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党报党刊是党的重要思想武器和政治阵地,是党的旗帜、喉舌和耳目。网络新闻编辑将《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党报新媒体平台上的优秀作品作为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加强对于党报党刊的学习、领悟和掌握,进一步明确党领导下的新闻编辑理念和实践。

 

2. 在选题决策中,挖掘“舆论引导”思政元素。

2016年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新闻舆论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网络新闻作为新闻舆论的主战场,其选题决策关乎舆论的导向,通过正确的选题策划可以实现对网络舆论的引导。

 

3. 在选材立意中,挖掘“关注社会现实”、“为人民服务”思政元素。

强调新闻立意要“顶天立地”,好的网络新闻能够“以小见大”,既要有宏观的视野和思想认识的高度,又要贴近社会民生、关注社会现实、呼应时代主题。将“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大爱精神作为选题立意的思想制高点,从而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4. 在内容编辑中,挖掘“专业素养”思政元素。

新闻标题制作,以及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媒体编辑环节,能够体现编辑的新闻专业素养,包括实事求是精神,客观、公正、准确地进行新闻报道,对待编辑细节一丝不苟等。由于互联网信息泥沙俱下、乱象丛生,网络新闻编辑更要把好质量关、导向关和法律关。

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以马工程教材《新闻编辑》为指导,以其第九章第三节的内容“多媒体新闻新闻编辑与互动管理”为基础,设计本思政课程案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网络多媒体新闻的选题策划;网络多媒体新闻的选材立意;网络多媒体新闻的标题制作;网络多媒体新闻内容编辑。

教学资源

《新闻编辑》“马工程”教材、“网络新闻”相关研究论文、《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的新闻报道,中国大学MOOK平台国家精品课程“新闻编辑”、雨课堂平台等。

教学目标:

本次思政案例课培养学生新闻专业主义意识、政治意识、法律意识、道德意识、人文意识,在具体实践中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具备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态度,树立正确的新闻观和从业观。

教学环节:

复习回顾—新课导入—病文分析—范文赏析—课堂练习—总结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对经典新闻案例进行分析学习,包括选题、结构安排、文字组织等方面,经典案例采用主流媒体平台包括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优秀网络新闻作品。

讨论式教学法围绕经典案例展开课堂讨论,通过问题设计与课堂提问展开师生互动,通过课堂讨论明确案例的特点和价值,并结合具体内容编辑环节进行消化和理解。

线上与线下结合式教学法。利用雨课堂辅助线下教学,通过雨课堂进行提前预习、案例展示以及学生作品交流等。

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

复习回顾

新闻编辑的基础知识:1.新闻内容生产环节;2.新闻编辑要素(专业素养思政元素)

新课导入

随着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正在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信息形态,深刻地改写着大众的社会认知和媒介参与方式。网络新闻编辑作为新闻生产的内容和重要环节,在信息传播、舆论引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新闻专业的学生而言应了解和掌握网络新闻编辑。(舆论引导思政元素)

下面,以两篇网络新闻作品为例,分析一下其编辑方面的问题。

病例分析

《从李子柒事件看资本家的阴谋》(《青媒空间》)

《谁的青春不迷惘》(《青媒空间》)

(通过雨课堂提前发送)

学生讨论

通过对两篇作品的分析,理解新闻编辑的规范性。(专业素养思政元素)

1.选题规范。新闻选题要关注社会热点,同时挖掘热点事件的新闻价值,包括重要性、接近性,从而与时代主题呼应。

2.标题规范。新闻标题要突出新闻要素,准确概括新闻内容,吸引受众阅读的同时,实现新闻的价值。同时,要避免采用“标题党”的方式。

3.编辑规范。内容编辑注意多媒体编辑手段,以及颜色、线条等编辑元素的使用,文字内容要符合网络新闻编辑的规范。

教师总结

总的来说,这是两篇不规范的网络新闻作品,具体表现在选题策划、标题制作和内容编辑等方面,均不符合网络新闻的规范。

教师

《孙子兵法》云:“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网络新闻编辑也一样,要多浏览学习优秀范例,《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党报新媒体平台,是学习的最高标准、最好范例。(党性原则思政元素)

范例赏析

1.《“顺其自然”刷屏!又有一名匿名捐款者曝光?对比字迹发现......》(《人民日报》)

2.《浙大正常上课,教室只有一个人!网友:讲得铿锵有力,听得聚精会神......》

(两篇范例提前通过雨课堂发送学生端)

教师

赏析两篇网络新闻报道,两篇新闻在编辑方面有共同规律?从选题策划、选材立意、内容编辑、标题制作等方面进行分析。(专业素养思政元素)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

结合主流媒体的两篇网络新闻报道,从选题策划、选材立意、内容编辑、标题制作等方面,学习网络新闻编辑——如何提高网络新闻编辑水平,形成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一)网络多媒体新闻的选题策划

选题策划是网络新闻内容生产的第一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新闻选题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十分考验报道者的水平和能力,需要新闻工作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新闻选题要反映社会现实

新闻选题要从社会现实出发,聚焦社会热点事件,反映现实问题,回应社会关切,引导社会舆论。案例1聚焦“顺其自然”向宁波慈善总会匿名捐款事件,这是对社会现实中人们关心的“慈善捐款”问题的回应。(舆论引导思政元素)

教师

案例2如何反映社会现实?学生讨论回答。

2.选题策划要参考多方信源

所谓“信源”就是信息的来源。对选题进行策划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对其进行搜集、整理、分析、挖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报道内容。只有参考多方信源,才能保证报道的客观性和新闻内容的丰富性。同时注意,要在文章的末尾标明“新闻来源”。案例1在策划的过程中,参考了《中国青年报》、《大象新闻》、《现代金报》以及网友评论等信源,并在文章的末尾进行了标注。(专业素养、法律意识等思政元素)

教师

案例2如何参照多方信源?学生讨论回答。

(二)网络多媒体新闻的选材立意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网络新闻如能站在历史现实的广度、天下苍生的维度,往往能给人以宏大的感觉,增强感染力,提升传播力。(为人民服务思政元素)

1.新闻内容选择要注重价值性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新闻的来源可以分为职业新闻生产内容、用户生产内容和专业生产内容。目前,我国网络新闻内容主要从以上三个来源中进行选择。其过程不像传统媒体经过层层把关,而是更多体现为网络编辑对内容的直接把握。要求编辑对新闻内容进行价值判断,切忌片面追求点击率。案例1的价值性体现为:时效性、重要性等,以小见大,通过对“匿名捐助”的个体行为关注,引发大家对慈善事业的关注,呼吁更多的人投入到慈善的行列。(专业素养思政元素)

2.新闻立意要“顶天立地”

好的网络新闻要能够以小见大,既要有宏观的视野和认识的高度,又要贴近民生、关注现实,从题材来看就是使用小题材表现大主题。案例1以一个普通人的“匿名捐款”作为切入点,其实关注的国家的民生工程,社会的良好风尚。(关注社会现实,回应民生关切等思政元素)

1)选择具体的新闻事件。以热点新闻事件作为由头,展开对社会现象的分析、社会问题的探讨,以及表达深刻的思想主题。不论是分析评论,观点表达还是主题阐释,都要在新闻事件报道的基础上进行,切忌生搬硬套。案例1中,通过新闻报道截图“其实,顺其自然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心中满怀爱心的一群人”,巧妙引出内容主题:感谢与呼吁。(关注社会现实思政元素)

2)确立舆论的制高点(高度、深度)。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新闻能够赢得普遍认同、广泛传播,必须占据舆论海拔的制高点。舆论海拔中的最高点是爱,是对国家的爱,对人民的爱,对一切生灵万物的爱。案例1之所以动人,就在于站在了人类大爱的角度,生动诠释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牢牢占据了舆论的制高点,赢得受众的广泛认同与共鸣。(呼应时代主题思政元素)

教师

对于网络新闻而言,舆论制高点是什么?

学生讨论

网络新闻编辑,如果只是站在完成任务的角度,或者是个人兴趣爱好的家督,站位就太低了;如果站在对人民的关爱、对城市的热爱、对国民身体素质提升、生活质量的改善等角度上去讲,落脚到初心便命,落脚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高度自然就不一样了。(为人民服务思政元素)

(三)网络多媒体新闻的标题制作

教师

两则新闻标题有哪些相同之处?学生思考讨论

1.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

准确概括新闻内容;对读者具有吸引力。

教师

两则新闻标题分别提取了哪些新闻事实,新闻事实选择的标准和依据是什么?新闻事实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学生

案例1的新闻标题,概括了三个重要的新闻事实,这三个新闻事实属于新闻要素中的人物和事件要素,形成了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逻辑关系。案例2的新闻标题,概括了两个重要的新闻事实,属于事件要素和新闻评论,属于“事件+评论”的评叙结合的方式,形成呼应关系。对于“网友评论”的概括,体现了标题制作的多媒体性。(回应民生关切思政元素)

2.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其核心是吸引读者点击阅读,从而让有价值的新闻内容得到更好的传播。

新闻标题的制作的核心是概括新闻内容,可以通过增强悬念、强调数字、巧用修辞的方式,增强标题的可读性和吸引力。案例1采用了设置悬念方式吸引读者,并使用了引用、疑问等修辞手段增强了标题的表现力。(专业素养思政元素)

(四)网络多媒体新闻的内容编辑

网络多媒体新闻的内容编辑包括了文字编辑、图片编辑、音视频编辑和版面编辑。

1.文字编辑。文字内容是网络新闻的主体,也是内容编辑的主体。文字编辑的重点是保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权威性,同时确立清晰的思路、合理的结构,并进行流畅的文字表达。(专业素养思政元素)

教师

在文字编辑中,如何保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权威性?

学生讨论

参考主流媒体、权威报道,使用多方信源交叉引证。

2.图片编辑。从来源上看,网络新闻报道的图片一般都是网络资源,包括照片、新闻报道视频截图、网友评论截图等。图片编辑需要图片的选择、图片与文字的关系,同时注意图片的使用数量和呈现方式。(专业素养思政元素)

3.音视频编辑。音视频素材是网络新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其来源包括自采的视频和网络视频。在引用网络视频的过程中,要注意规范来源渠道。适当增加视频内容,可以增强新闻的可看性。(专业素养思政元素)

4.版面编辑。网络新闻的版面编辑综合利用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多媒体编辑要素,编辑注重美观性,同时要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具有案例1由于是微信新闻,具有“一句一段”的编辑特点;利用“字体颜色”、“线条颜色”强调重要内容。这样看起来更加清晰美观,便于读者阅读理解。(专业素养思政元素)

教师总结

由于互联网信息泥沙俱下、乱象丛生,网络新闻编辑更要把好质量关、导向关和法律关。质量关强调新闻编辑要体现一定的专业水准;导向关强调新闻编辑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意识;法律关强调新闻编辑要遵守国家相关的互联网管理政策和法律。(专业素养、法律意识、舆论导向等思政元素)

评价方式:

采用过程性评价,将课堂提问互动、平台实训相结合进行评价,具体比例为:提问互动30%+平台实训70%;

注重实践内容评价,将平台实训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延续,并通过“质量+流量”的方式进行评价;

注重质量评价,结合平台实训内容对学生的思政水平和编辑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利用实训平台数据进行效果评价,以实现评价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案例成效与教学反思

案例成效:

2021年,本案例所依托的课程《新闻编辑学》,获批新葡萄8883官网AMG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经过课程思政探索和教学实践,取得了如下效果:

第一,将思政内容与生动案例结合,学生通过案例学习吸收思政内容、了解编辑规律,在案例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编辑理念。

第二,通过课堂互动和平台实训,将思政内容与编辑实践相结合,学生在编辑实践中消化思政内容、掌握编辑技能,在编辑实践中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水平和编辑业务能力。

第三,将思政内容融入教学全过程,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牲,增强了编辑工作的责任感、便命感,新闻编辑的能力和职业综合素养均获得有效提升。

近年来,学生参加全国新媒体编辑等各项比赛均有斩获,在专业期刊发表研究论文多篇,毕业生在各级新闻媒体单位工作深受好评。

教学反思

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的不断推进,教师深感课程思政绝不能脱离课程本身搞“两张皮”,而是要结合课程本身,从课程内容中深挖思政元素,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思政元素巧妙自然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才能真正提高课程教学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今后,课程教学团队将不断总结经验,修正不足,在提升自身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同时,提高个人思想政治素养,在《新闻编辑》及其他专业课的教学中,继续探索更为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和路径。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张惠

业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