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三:孙海珊 中国声音的传递者——用清晰生动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

发布时间:2022-05-04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孙海珊,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演讲与写作、评价理论。讲授课程包括:《新标准大学英语》《新核心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大学进阶英语》视听说、《大学生英语演讲赏析》等。发表学术论文5篇,参编《艺术英语教程》《精选英汉医学词汇》等5部教材。获新葡萄8883官网AMG2020-2021学年“金课堂”教学建设项目,2017年新葡萄8883官网AMG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山东省第五届“超星杯”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多次带领大学生参加“外研社”杯国家级、省级英语演讲比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山东省科技外语翻译大赛等,2017年“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全国特等奖指导教师,2015年山东省科技外语翻译大赛省级一等奖指导教师,2018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指导教师等。

课程名称

英语演讲赏析

课程学时

54课时

3学分

适用专业

非英语专业

“课程思政”案例名称

中国声音的传递者

——用清晰、生动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

课程类别

公共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课

课程简介

150-200字)

《英语演讲赏析》课程是为非英语专业二级提高班学生所开设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课程设置在第二学年春季学期,共18周52课时。该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公众演讲能力,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辨能力。课堂聚焦中西文化、价值观比较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想观念和道德,以此发挥课堂思政的作用。英语演讲教学以“立德、树人、传承”为核心,力把学生培养成兼具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案例所属的章节、教学内容及思想政治元素

所属章节

《演讲的艺术》第十章 语言的使用

所属教学内容

运用避免赘述、使用实词的演讲技巧,清晰生动地讲述中国故事

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本教学环节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清晰准确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述中国近现代英雄人物故事,引导他们理解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英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学生不仅要夯实基础,还要增强民族自信,形成责任担当,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实现理想抱负,服务社会。

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中国声音的传递者

                  ——用清晰、生动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 

大学英语演讲课程基于文秋芳老师的“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以下简称POA),以教师自我为中介,通过驱动(motivating)、促成(enabling)、和评价(assessing)三个阶段安排教学。POA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有效产出,增强人文素养、思辨能力、心理素质等。学生能够达到以下三种目标:学习演讲基本礼仪和技巧的知识目标;掌握撰写英语演讲稿的技能目标;具有思辨能力和人际交际能力的素质目标。

本教学设计出自教材Chapter 10 Using language,教学时长50分钟,在整个英语演讲课程教学理念中,属于驱动+促成环节。

(一)教学内容

思政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本教学环节设计旨在培养大学生能够运用清晰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讲述中国近现代英雄人物故事,引导他们理解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英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学生不仅要夯实基础,还要增强民族自信,形成责任担当,以不屈不挠的精神(unbending spirit)实现理想抱负、服务社会。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演讲中清晰和生动的使用语言的重要性;掌握演讲语言清晰和生动的方法:避免赘述和使用实词。

2. 能力目标:提高在演讲中清晰、生动使用语言的能力。培养批判思维能力和合作式学习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生动形象地描述中国英雄故事,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树立责任担当。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收集时政案例或者中华英雄故事,掌握演讲语言清晰的方法和语言生动的手段。教学难点是如何使讲述的中国故事语言清晰和具有感染力,引导学生形成民族自信和文化情怀,培养他们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和热情。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为了将思政元素和演讲技巧充分结合,本环节主要运用了三种教学方法——任务引导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通过口语话题设计,学生优秀演讲案例分析再到小组讨论课后演讲题目的设计等很多方面来传递正能量,实现价值引领

教学手段: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线上慕课、iWrite写作系统,线下PPT制作和演讲视频拍摄展示等。充分利用互联网建设和使用微课、慕课,利用网上教育资源来拓展教学,补充思政内容。同时,处理好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的关系,关注师生间应有的人际交往与情感交流,课上和课下都给予学生思想、情感、人格、审美等方面的熏陶和感染,鼓励学生畅谈感悟,在群组发表感想。

(四)教学过程

本教学设计共包含6个教学环节:

1. 课前准备

该环节在课程一周前以任务清单的方式布置。学生登录中国高校外语慕课平台,观看学习相关章节的演讲基础知识;同时,课下观看奥巴马的著名演讲“Yes, we can”视频,结合教师上传的理论知识,关注其演讲中语言的使用;初次尝试演讲输出,准备1分钟演讲,讲述一位中国英雄人物的故事,尽量做到让语言清晰生动。拍摄演讲视频,上传至班级QQ群“作业”板块。

2. 课堂导入

播放导入视频We are All Fighters 并提出问题How do you feel after watching the video? 指引学生通过观看抗疫视频,运用正确词汇描述个人情感,并引导他们理解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英雄。英雄,就是平凡人的挺身而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学生不仅要夯实基础,还要形成责任担当、服务社会。

3. 信息获取

教师简明扼要的呈现演讲稿写作中的第一个语言技巧,即辨别赘述以及如何避免赘述;然后,组织学生观摩一段由2019级生物系学生郑翔宇提交的优秀演讲案例,在选取的这段演讲视频中,他讲述了辛亥女杰、巾帼英雄秋瑾的故事。同时,教师设置小组讨论话题:

1) What improvements could he make concerning about the use of language?演讲者的语言,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2)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 of Qiu Jin? 从民主革命烈士秋瑾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4. 合作式学习,培养技能

学生分组讨论,畅所欲言,掌握了演讲技能,即通过排除赘述使演讲语言简明扼要。初学演讲的学生会以为罗列意思相近的形容词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事实上这样做反而会冲淡重点词语的表现力。同时,学生们还可以从秋瑾的革命事迹中了解到,秋瑾虽非女性献身中国革命的首例,但却是第一位引发社会强烈反响的女烈士。终其一生,她都在为伸张女权而奋斗。结合当今时代发展机遇,教师深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鼓舞学生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平等和公正而树立理想抱负。

5. 师生探讨,深化技能

学生既要避开演讲稿写作中的赘述误区,同时也要巧妙使用实词为听众真实、生动地描绘一幅令人难忘的场景。教师播放一段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的优秀视频节选,并设置学生思考问题: What 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her language? 演讲者语言的特色是什么

师生共同探讨演讲者的语言表现特色,总结出使用实词可以使语言清晰、明确、易懂,同时,配合相应的语气、语调等语音技巧,可以极富感染力的讲述运动员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奥运精神。教师结合中国奥运健儿们在奥运会上的表现,阐释奥运精神,彰显中国力量,鼓励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向奥运健儿学习,以不屈不挠的姿(unbending spirit)投身于会主义建设中。

6. 复习巩固,布置产出任务

总结本堂课演讲知识和技巧,通过教师点评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评,学生对课前提交的演讲任务进行修改完善。教师布置产出任务,以《Red Star over China》为主题,课下产出一份2分钟演讲稿,提交至iWrite写作系统,并准备好下次课堂上现场展示。

7. 教学反思

课后,教师根据学生在iWrite提交的写作内容,对学生的演讲稿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然后根据学生产出情况,形成教学反思,撰写反思日志,总结收获和不足。

(五)考核评价

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成绩评价方式,期末成绩包含三次不同类型的演讲成绩和课堂小演讲。结合课堂实践中的即时评价、对课前课后产出任务的延时评价、师生合作评价、同伴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对学生做出一个综合考量后的形成性评价。

期末成绩=介绍性演讲(20%)+说解性演讲(30%)+劝说性演讲(30%)+课堂活动(20%)

案例成效与教学反思

(一) 案例成效

1.加强了教师自身对课程的理解和建设。思政元素的融入,使得教师本身重塑了对英语演讲课程的理解,提高了自我的文化修养。在课程建设中,与团队成员的合作加强,有助于该课程的完善和拓展。

2.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先后查阅了大量的有关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资料,并及时进行讨论、评价、总结,强化了科研能力。通过教学研究,教师不仅注重了教学实践,而且更加注重研究过程的理性思考,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积极撰写相关论文。

3.学生的自信和文化意识提高。学期末问卷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为经过整个学期演讲课程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不仅降低了演讲焦虑,还能够对道德、价值和语言表达等进行充分的提高和锻炼。与传统思政教学相比,本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自然,演讲话题选择贴合时代发展需求,学生知识储备日益丰富,积极参加各类演讲比赛。更重要的是,个人自信、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增强,课下参与、组织各类公益宣传活动,对时事新闻的关注增加。

实践案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大到国家——讲中国故事,小到个人——讲中国人的故事,学会自我发声、展示自己,学会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以本节课产出演讲话题任务《Red Star over China》为例,学生们大到讲述先烈、父辈们的红星故事,小到挖掘比较特殊的个人经历,由小及大,阐述了个人的力量汇聚成集体的力量,单颗星星只有放在群星闪耀的星空里才会绚烂夺目,所谓“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演讲班2019级文学院学生林瀚钰参加2021年外研社国才杯演讲比赛,通过讲述红星故事,阐述个人理想抱负,荣获校级一等奖。

(二)教学反思

困难:

1. “课程思政”的实施是一个长期坚持且需要缓慢渗透的过程。英语演讲中思政元素的融合,不能太过刻意,要避免矫枉过正,避免观点牵强附会。2.课前预习、课中研讨与实践、课后拓展产出这些环节都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要求极高。3. 班级人数过多,教师与学生线上线下学习的交流有限,教学负担较大。

不足:.产出活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教师对学生的水平评估不够充分,在设计演讲训练活动任务时不能准确地设置难度。学生没有充分训练和内化所建构的新知识结构,无法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不能理想地达到迁移运用的水平。

改进思路:

1. 教师专业知识是否扎实会影响学生专业的技术能力,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所流露出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亦会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教师在增强自身专业知识基础的同时,还应加强学习“课程思政”内容,参加“课程思政”的系列培训,与思政教师加强交流,深入挖掘课程的人文精神。

2. 教师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关注时事,提升思维高度。结合技巧,内化知识体系结构,多参与演讲实践。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张惠

业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