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程设计理念 (1)本课程面对国际学生讲授,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如何更好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本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也彰显了“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的重要理念。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所以,本课程的课程思政要素要古今融通、立足当下,全面反映当前中国的国情,聚焦时代发展,让国际学生体验到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沉浸式地体验鲜活的中国文化,感受新时代中国的“时代脉动”。 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孔子与儒家思想”,使学生对孔子的生平、孔子的思想与精神、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与代表人物、儒家思想的重要典籍等方面的文化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理解儒家思想对中国人的性格与价值观塑造的影响,认识到孔子与儒家文化在世界范围的影响。 (2)能力目标:提升中文水平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能力;具有一定的中国文化研习和内化的能力;具备跨文化和适应多元文化的能力和意识;提升人文素养和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3)思政目标:一定程度上理解、认同与儒家文化相关的中国国情、制度文化、主流价值观和公共道德观念;塑造国际学生“知华、友华、爱华”的对华积极情感;培养促进中外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的友好使者。 3.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孔子、孟子的代表思想及对中国人精神的塑造;“和”的理念与当代价值。 (2)教学难点:受限于国际学生的中文水平和跨文化理解能力,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儒家思想的影响力与当代价值”的导入、讲授、讨论为教学的难点。 4.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 (1)在“孔子与儒家思想”教学内容上,适时、适当融入了课程思政的教学要素,针对线下在校学生,充分利用曲阜本地的教学资源,安排专门的文化实践活动,如实地游览“三孔”“尼山圣境”“颜庙”等地。特别是针对海外的线上授课项目学生,大量使用了图片、故事、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2)在几个讲授重点中突出儒家文化的内涵和当代价值。 ① 讲述孔子“和而不同”的和谐思想、中国人“和为贵”的价值观时,指出“和”是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引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内涵,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理念,展开阐释和讨论。选用《四海之内皆兄弟》升华“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儒家思想。 ②讲授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品格时,结合了对新葡萄8883官网AMG校训和中国教师博物馆的介绍。 ③对比孔子“仁”与孟子“仁政”的思想,通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故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对中国民本思想的传承有了初步认识,理解中国古代哲学与智慧在当今时代的创造性转化。 ④在讲授中国人“顾全大局”的价值观和儒家思想“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核心精神时,突出儒家文化勇毅精神和担当意识,理解中国人的生命观。 ⑤与学生讨论“孔子与儒家思想”的世界影响,探讨儒家思想如何为世界治理提供新的智慧。布置作业:孔子(儒家)思想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和当代价值等。 此外,通过《孔子》《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经典咏流传》《百家说故事》及其他网络慕课等相关视频素材,为学生提供线上游览“三孔”,了解孔子生平思想,趣味诵读《论语》《孟子》等经典的机会,均为课程增加了更好的沉浸感、直观感和体验感。 5.教学环节与教学过程 该课程的教学分为线下课和线上课两种,以线上课程为主。 课前阶段,通过对学生学习旨趣的问卷调查、访谈,以及其在以往课堂中对有关内容的接受程度,合理安排授课内容,精准把握文化知识点及相关课程思政内容的重、难点,设定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的呈现方式、讲授方法。并布置好学生的预习和个人汇报展示任务。 正式授课阶段,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对前次作业的讲评、学生个人文化汇报展示(如:越南学生做中越儒家文化比较的汇报)及师生讨论环节,导入新课。 第二部分,为新课内容教学,教学重点为“孔子的思想与精神”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其中“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为难点。由文化现象或问题导引(如“你对孔子有哪些了解”“你知道《论语》中的那些句子”“为什么说孔子是“至圣先师”等)→启发引导学生关注重点问题的阐释,知识点讲解和课程思政内容的引申、呈现(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也是新葡萄8883官网AMG的校训)→文化实践(线下课则单独安排时间,如参访“三孔”“颜庙”“尼山圣境”等)、多媒体资源(播放图片、视频、故事等资源,同时教师布置问题,因时间原因部分也可改为预习内容,如预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后,了解古代的中国哲学与智慧对当今时代的影响)→交互讨论(深化对有关课程思政内容的理解,如“什么是‘和而不同’?”“中国人的‘抗疫精神’体现了什么样的儒家价值观?”)→教师归纳、总结(深化理解)→布置作业(开放式的思考题,带有“课程思政”元素,如“你觉得孔子(儒家)思想对世界文化有何影响或有什么当代价值?”)及预习内容(翻转课堂)。 课下阶段,通过与学生交谈(线上授课平台、微信等)、答疑,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进行教学反思。 6.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杜绝“灌输式”教学。启发学生自主寻找答案,鼓励学生表达个人观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学生在结合预习和在教师的引导下,表达观点或对有关知识点做出解释。 (2)采用任务型教学,使得课堂得以“翻转”。参加课程学习的国际学生一般均应做一次个人文化展示汇报,并与师生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由被动接受课程内容的灌输,变为主动认知、主动思考的过程,还提升了语言表达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既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也培养了多元文化意识的包容性视角。 (3)重视“线下”的课后反馈,培养共情与认同感。通过与学生的课下交流和布置作业,可以将课程思政有关元素潜移默化的融入其中,增进了国际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交互理解能力。挖掘在中外文化交流与比较中,具有共情特点的教学元素,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7.考核评价 摒弃传统结课考试作答试卷的方式,改为“个人汇报+课程作业+课堂表现+课程考查”四位一体的考核评价方式。其中“课程考查”不采用知识性试题的考查方式,改为提供具有开放性和中外文化比较等方面的试题,如“选择中国文化中的一方面,和你们国家的相关文化做一下简单地对比”“你觉得中国儒家思想的价值和不足是什么”等,供学生按兴趣选做,不设权威答案。 |